11月9-1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溫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溫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和龍港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共龍港市委組織部、龍港市群團工作部、龍港市經濟發展局、龍港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產業用紡織品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青年企業家聯盟、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浙江理工大學龍港研究院和甌越院士之家協辦的“2023中國(龍港)先進紡織及纖維材料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浙江省龍港市召開。本次活動還得到龍港市無紡布箱包聯合會和華昊無紡布有限公司的支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武傳宇,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文龍,溫州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姜國忠,龍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國苗,龍港市委常委、宣傳統戰部部長南閣,龍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振國等領導出席論壇。論壇以“先進紡織打造美好未來”為主題,緊緊圍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展開”議題,精準對接國家戰略重大需求,深入推進服務科技經濟融合工作,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推動我國紡織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尤其青年人才的成長。來自全國各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青年科技工作者,外地和本地企業代表約200余名代表參加了活動。
龍港論道,推動產業走向更有活力的未來
中共龍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國苗在致辭中提到以“真誠希望”“熱切盼望”“共同期待”,讓大家感受到龍港搭建創新開放平臺,促進人才交流,實現以青年育先機、以人才開新局的真切期盼。龍港是全國第一個“鎮改市”,也是中國非織造材料產業集聚示范基地。目前擁有非織造布卷材、非織造包裝制品、非織造醫衛制品及產業鏈加工配套服務等多個產業集群,涌現出一批規模大、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已發展成為競爭優勢突出的區域特色品牌,年總產值超百億元。借助科技創新的翅膀,龍港紡織產業和非紡織新材料產業將走向更新更好、更有活力的未來。
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武傳宇在致辭中表示,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浙江省科協也將一如既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繼續深化“全國學會智匯浙江”行動,為廣大青年科技人才搭平臺,出政策,也期待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夠匯聚浙江,更豐富的創新資源能夠匯集溫州,更好的創新項目能夠落地龍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致辭中提到,過去幾年,中國的紡織工業積極融入時代大勢,立足中國實際,服務全球發展,始終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實踐,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其次,需要行業各位青年科工作者、各位專家領導“龍港論道”,把脈行業創新發展;第三,要加強纖維材料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開發出更智能、更環保、更高性能的纖維新材料,滿足人們對紡織品品質和功能的不斷提升的要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支持和培養更多的優秀青年科學家投入這一領域的創新熱潮。
近年來,龍港始終堅持把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本次會議上,龍港市成功搭建與當地企業的8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2個人才項目簽約。為進一步服務地方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中國紡織工程學會與龍港市人民政府進行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龍港服務站簽約儀式。未來將依托服務站,充分發揮全國學會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組織科技專家對接服務龍港紡織產業發展,在科技創新要素供給與企業發展需求之間架設橋梁。
先進紡織及纖維材料,直擊前沿技術含金量
高峰報告會環節,西安工程大學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孟家光作了題為“纖維素纖維的3D打印技術研發”的報告,圍繞廢舊棉織物回收的3D打印技術、改善現有3D打印織物的舒適柔軟性和進一步實現更快速的直接3D打印服裝等方面進行講解。
日本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國立信州大學名譽教授倪慶清以“現代紡織技術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為題作報告,圍繞現代紡織核心技術攻關及先進纖維材料及其制備技術展開講解。
武漢紡織大學校黨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長、紡織纖維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棟以“纖維基可穿戴設備與健康管理平臺的構筑及產業化應用”為題,對先進纖維材料在智能穿戴設備上的應用及在相關健康管理平臺上的產業化進行了生動講解。
10日,本次論壇邀請青年科學家,圍繞生物醫用紡織材料、高性能纖維三維復合材料、抗菌止血植物纖維技術、芭蕉芯纖維醫用研究、靜電紡納米纖維膜、健康防護智能電子紡織品、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碳纖維增強材料無損檢測等方面開展了“先進紡織及纖維材料”平行論壇部分。
非織造包裝新材料,亮劍無限廣度存在感
10日,論壇還組織了“非織造包裝新材料產業化應用”平行分論壇,探討非織造包裝材料技術發展及展望,生物可降解纖維及綠色包裝非織造材料,閃蒸法非織造布、紡粘法非織造布在包裝領域的創新應用,以及非織造包裝材料檢測及綠色認證等內容。
教育部產業用紡織品工程中心副主任靳向煜介紹,新材料是現代科技發展之本。隨著全球對改善環境的訴求越來越強烈,低碳轉型任務緊迫,我國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速放緩的重要力量,這帶來可降解材料下游應用的需求快速增長。
武漢紡織大學張如全教授介紹,包裝具有保護商品、美化商品、方便流通與實現價值的意義。包裝材料發展至今,功能化成為產業追求的主題,這既包括功能設計,又包括工藝優化,要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需求,而傳統包裝材料制造行業創新能力不強、同質化嚴重,是相關企業亟待轉型所直面的問題。
靳向煜表示,目前,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等的生物可降解非織造新材料越來越多在包裝中應用,可以通過土壤降解、堆肥降解、海洋淡水降解、厭氧消化降解等多種方式處理。他介紹,我國可降解材料產能正在進入快速擴張期,不僅供給國際市場,同時滿足國內需求。“十四五”期間將生物可降解綠色纖維產量年均增長10%作為紡織科技發展的重要目標,可降解材料正在努力為地球“解壓”。
何為綠色包裝?華昊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友快給出解釋:可處理、再利用;危害小、消耗少。目前,國內有一個國標《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浙江省《綠色包裝通用規范》則是唯一一個地方標準。同時,他介紹,紡粘法非織造布用于包裝材料的特點是:具有一定強度,加工性能好,可重復使用,可回收利用,成本低制造簡單,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小。
據稱,一條“奶茶袋正式確診為深圳市包”自媒體消息,引來千萬點擊率。雖是調侃,倒也顯示出如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和年輕一代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確實不斷豐富著非織造購物袋的重復使用場景。非織造包裝材料的功能化正在更加多元展現。因此,林友快給出了華昊的解決辦法,其答案是將包裝用紡粘非織造布生產方式從原料到工藝,從創意花紋到色彩設計,甚至從功能形態到文化展示,不斷進行著演變。
談到趨勢,張如全介紹,食品用包裝材料未來將更加注重功能性、環保性、智能化、高效性和個性化;醫衛用造包裝材料的發展方向包括環保可持續、功能化、高效阻隔性能、智能化和精細化;家居用包裝材料則面向環保可持續、功能化、智能化、設計感、定制化和高性價比;農業用包裝材料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并拓展應用領域,以滿足農業領域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推動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靳向煜認為,行業從產能、技術和成本三方面同步優化,可以進一步賦能可降解包裝材料的多樣化應用。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單磊分享了當盛閃蒸法非織造布,該產品由100%高密度聚乙烯,通過閃蒸法制成的超細、連續、超長、無序的纖維,再經過層壓而成。經科技成果鑒定為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得到國內外多種品質認可,滿足諸多嚴苛法規允許的使用條件。產品應用于醫用藥用包裝、工業及個人防護、工業包裝、印刷標簽、創意設計、建筑圍護、農業植保等廣泛領域,充分展示了納微超纖新材料的無限可能。
廣檢集團高技術產品檢測中心部長朱銳鈿介紹非織造包裝材料的特點,與之相關的食品、醫藥包裝標準解析,以及可生物降解的檢測標準等。他提到綠色認證的意義在于社會責任、企業價值、消費引導三個方面,目前有工信部的綠色設計產品、市場監管總局的中國綠色產品、生態環境部的中國環境標志,以及認證機構的自愿性認證等4種分類。由中產協牽頭制定的《水刺非織造布及制品 生物降解性能評價》團體標準入選2023年度百項團標示范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廣檢集團推出了以自身為第三方平臺的吊牌系統,將廣檢品質溯源碼可視化,助力消費體驗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紡織服裝機械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生物醫用纖維制品及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召開中期推進會
10月3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生物醫用纖維制品及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期推進會在廣東佛山西樵鎮召開。- 2024-11-06 08:49:07
- 20303
-
9月8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在山東省濟寧市組織召開了由山東華衡材料檢測有限公司申報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土木工程用纖維材料測試中心”評審會。
- 2023-09-13 14:01:35
- 788
-
【2023產紡展望】功能分會會長夏東偉:堅持人才引領戰略,推動核心技術科技成果轉化
在功能紡織品行業領域,截至2022年,我國已成功生產變色、熒光、抗靜電、阻燃、導電、抗紫外線、抗菌、芳香、遠紅外、藥物、氣燃、氣體分離膜、液體中空分離膜、離子交換、活性炭、超吸水、防輻射、水溶性、生物吸收降解和熱粘結紡織用品,其中阻燃、遠紅外、抗紫外線、抗菌紡織品等已有一定的生產規模。- 2023-02-21 15:13:46
- 767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