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輔料相比,拉鏈的歷史最短,但絲毫不妨礙其已經成為服裝的關鍵部件之一,不僅讓服裝在結構上更具可塑性,也讓服裝更具美觀性。
拉鏈是服裝的附屬產品,但其有單獨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路,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中國民族拉鏈產業發展已經走過百年歷程,但產業化、集群化、現代化發展也才四十余年。中國拉鏈跟隨中國制造的步伐,不斷向新、向上、向前發展,為中國服裝產業大國向強國的高質量轉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拉鏈拉開現代服飾新紀元
拉鏈又稱拉鎖,是服裝最重要的輔料配件之一,在1986年美國《科學世界》雜志中公布的給人們生活帶來重大影響的十大發明中排名榜首。據歷史記載,拉鏈的發明(1851年第一個與拉鏈有關的專利誕生)距今已經有一百七十余年歷史,和其他工業品一樣,拉鏈也經歷過復雜漫長的演變過程,從簡單、不穩定的構造到今天精密、靈巧、方便的美妙設計,從最初單一的金屬拉鏈、單一的開合功能發展到今天多門類、多規格、多功能、多品種的金屬和尼龍、注塑拉鏈等系列,拉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可謂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其材料、性能、結構和用途與當初的設計相比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表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闊,承載的文化信息也越來越濃厚……
從解決女士高筒靴的穿脫難題的奇思妙想到在服裝箱包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今天的拉鏈不僅僅限于人們傳統概念中的開合功能和作用,它還兼具功能實用、時尚設計、風格敘述、美學表達等新的功能。工業時代下,現代服飾主要以“工業成衣”為主,非禮儀性的服飾占據著大部分的日常場景,拉鏈的發明,由此帶來的服裝面料和制作方式的進步,讓全球服飾的潮流趨勢和日常穿衣逐漸與傳統服飾分道揚鑣,尤其是戰后牛仔風、朋克風的帶動下,拉鏈直接躍升為服裝最重要的功能性輔料之一,也由此開啟了服裝流行趨勢的個性化時代的到來。
拉鏈,是美學設計和工業設計雙向奔赴。在人類數千年衣著史中,以繩扣為代表的輔料承載著人們對美的向往,而近百年中,拉鏈的出現又為人類尋求新的服裝個性表達提供了新載體。拉鏈與現代服裝設計相互糅合,互為補充,融合碰撞。拉鏈作為重要的開合連接件,其無損操作的特性可以提高衣片的還原性和完整性,其外在形式也很好適配了服裝的整體性和對稱性,更能傳遞出服裝的結構之美、線條之美。拉鏈的材質、色彩、結構、樣式的多樣性為不同服飾的創新搭配提供了無限可能,如隱形拉鏈的小巧隱蔽可以讓傳統服飾具備更大的可塑空間,讓傳統元素獲得融入現代時尚潮流的嫁接能力。
“小拉鏈蘊含大學問”,拉鏈制造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象征,其所涉及到的專業,從我國現有設立的學科中能夠直接找到的有三十七門,其中一級學科有十二門,可以說,現代拉鏈制造工業,背后支撐的是一整套工業體系,是材料學、機械學、化學的多重學科交叉,是中國民用工業高水平發展的一個縮影。
二、中國拉鏈的起、興、盛
上世紀二十年代,拉鏈隨軍用舶來品(軍服上使用居多)被帶到中國,國外洋行在上海行銷拉鏈,其中日本拉鏈居多,隨著國內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國人為振興國貨,許多上海五金企業紛紛入局民族拉鏈事業,一家“吳祥鑫”五金軍裝廠率先辦起了拉鏈廠,這是中國第一家有記載的拉鏈生產企業,甚至還注冊了中國第一個拉鏈商標——“鐵錨牌”。隨著戰爭的需要,拉鏈作為軍用物資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這也帶動上海拉鏈產業蓬勃發展,同樣也由于戰爭,剛成長起來的民族拉鏈工業如沙在握,快速消亡。在最動亂的年代里,在宏大的破碎支離的時代洪濤中,拉鏈產業如一粒粟米,隨風飄落在撕裂的土地上,深切地感受到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今日之商家,實操我民族存亡興廢之權也。”中國拉鏈的誕生心懷“國之大者”,葆含著拳拳愛國之心、隱隱報國之情,是有氣節的產業。
在新中國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在文化大革命的禍亂時期,中國拉鏈的星火在國家優先工業發展的戰略布局中很快復燃,國營拉鏈產業迅速壯大,但受限于當時的資金、技術、市場等復雜條件,國產拉鏈發展仍舉步維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市場經濟的曙光融化冰原積雪,萬千清流匯聚成澎湃之勢,民營產業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在東南沿海省份拉鏈產業最先起錨,在大陸政策放松、香港市場渠道開放、中國臺灣機械設備的引入等背景下,國產拉鏈產業借助時代春風自力更生,同時野蠻生長,迅速建成集聚起從原輔料供應、專業設備研發、拉鏈生產制造、技術質量標準等一條龍產業鏈條的現代拉鏈產銷體系。
進入新世紀后,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發展以及紡織服裝的快速增長,中國拉鏈企業向服裝產區集聚,形成較為明顯的產業集群,如福建晉江、廣東汕頭、浙江杭州、溫州、義烏、江蘇常熟等等。生產方式也從手工半自動生產到全自動智能化升級轉變。中國拉鏈已經形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產業鏈低端產品到中高端產品,內部供應鏈配套銜接、大中小企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截止目前,中國拉鏈產值規模500億元,產量超420億米,其中出口110億元,占全球拉鏈貿易的50.4%,產業鏈企業超3000余家,規上企業超300家,為中國17萬余家服裝企業以及全球80億人的服裝提供配套服務,為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以發展的視角看國產拉鏈的新變化
近幾年,中國制造在轉型升級方面獲得質的突破,中國芯、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量子通信、重工裝備、高速鐵路等高新制造產業帶我們走出“低端代工廠”的桎梏,中國制造正迎來新的歷史變局,這也引起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對我們的圍追堵截,企圖阻止中國向價值鏈上游挺進的步伐。所以,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給予中國制造更多信心、尊重和包容,中國制造四十余年自主創造的艱辛歷程,映射出民族拉鏈產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民用工業著重解決“有沒有”“夠不夠”的數量問題,產品制造處于“仿制”階段,追求以量為主,巨大的市場藍海讓企業忽視了對質量的把控,使得初期中國工業品品質低端、質量低劣,中國拉鏈也存在同樣的共性問題,拉鏈卡鏈、爆鏈、破肚等質量問題屢見不鮮,這是不爭的事實。
自中國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漂洋過海銷往全球,中國產品出口規模的快速提升,國際買家對品質的嚴苛要求也倒逼中國企業內部提升,隨著中國臺灣、日韓、德國等先進設備的引入,國產拉鏈在品效上躍上新臺階,功能性質量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企業也開始加大創新投入、強化質量管理、優化營銷服務,逐漸擺脫低端產業的路徑依賴,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從陪跑到并跑到領跑,中國拉鏈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蝶變之路。在擴容增量的四十年間,中國拉鏈從未停止過創新步伐,在制造創新、材料創新、產品創新方面系統推進。從拉鏈基礎材料的創新,到多合一智能設備的研發,兩百余家的設備研發企業形成的技術合力,足以讓拉鏈這個小眾產品實現質的飛躍。多家拉鏈頭部企業與紡織服裝的殿堂級院校東華大學合作,通過產學研提升企業創新可持續能力,強化創新成果轉化。在系統融合創新、集成協同創新、企業自主創新的多組合創新矩陣的齊頭并進下,企業創新效率大大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以創新力打磨產品力,以產品力驅動品牌力。從對標國際拉鏈品牌到創標“好拉鏈,中國造”,國產拉鏈堅持持續進階迭代的創新理念,不斷創造好產品。微距鏡頭下,有SBS(潯興拉鏈)助力中國航天六問蒼穹的產品力,SAB(偉星拉鏈)助力安踏打造冬奧會“冠軍龍服”的品牌力,YCC(東龍服飾)防皺拉鏈解決服裝起拱的世紀難題,HSD(華圣達拉鏈)利用數字孿生輔助制定潮流前衛的拉鏈適配方案,3F(福興拉鏈)防靜電拉鏈斬獲國際設計大賽金獎,KEE(開易拉鏈)無布帶拉鏈榮獲紅點最佳設計獎……近幾年,滑軌拉鏈、高氣密拉鏈、變光拉鏈、拼色拉鏈、生物基拉鏈等前衛產品也層出不窮,不斷滿足著服裝設計領域的“奇思妙想”。
飽和競爭下的“比學趕超”。隨著紡織服裝市場增長放緩,中國拉鏈產業也進入深度調整期,產業格局不斷推演,企業間創新“內卷”普遍加劇。以SBS(潯興拉鏈)和SAB(偉星拉鏈)為代表的國產拉鏈龍頭企業,正掀起一場新的變革與升級風暴。
數智化轉型,跨界尋求變革“新塑力”。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拉鏈制造的融合創新有了新方向,國產拉鏈企業數字化賦能成為新潮流,在這方面,偉星拉鏈走在了行業前列:以“1+N+N”架構(1個服飾輔料數字化平臺、N個品牌商、成衣廠供應鏈平臺、N個數字化場景應用)橫向打通供應商至客戶的全價值鏈,提升全產業鏈產品設計、研發、采購、生產、營銷、服務全流程數字化協同,實現客戶個性化定制訂單快速柔性的交付,為中國拉鏈乃至中國服裝提供了可踐行的數字轉型方案。
品質再升級,構建“好拉鏈,中國造”品質根基。在不進則退的市場環境中,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中國拉鏈的前進主線,就是品質升級的一場持久戰。最近十幾年來,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中國拉鏈整體品質獲得了極大躍升。現在,即使中低端拉鏈也不會出現爆鏈、掉齒等基礎質量問題,反而物理性能指標(平拉強度、負荷拉次、色牢度、拉頭自鎖強度、拉合輕滑度)大幅提升,在布帶收縮率的控制、染色精準度、表面細節處理、高強度的各類金屬及合金材料的研發等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拉鏈質量標準每三年一小更新,每五年一大更新,專利創新產品每年以20%的速度出新,高端品牌市場滲透率達85%以上。
綠色低碳引領可持續發展新風尚。近年來,服裝行業刮起了可持續時尚風潮,隨著“雙碳”目標駛入快車道,服裝品牌也在加速打造綠色供應鏈。綠色之風在拉鏈行業也成蔚然之勢,中國拉鏈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綠色產品設計、綠色材料研發、綠色制造布局方面發展初成體系。目前,國產品牌拉鏈企業都已通過OEKO-TEX100紡織品生態標簽、BSCI和SEDEX認證,不少企業加入時尚產業氣候憲章等國際氣候行動。在產品方面,可降解的生物基拉鏈、可回收拉鏈等綠色拉鏈層出不窮。在綠色制造和清潔能源方面也在積極努力,如各大拉鏈企業建設屋頂光伏項目實現能源多元化和清潔化;偉星拉鏈通過熱力回收、集中生產和設備升級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并連續十余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潯興拉鏈通過無水染色和水循環處理等先進技術實現廢液零排放……這些切實舉措充分展現了中國拉鏈產業生生不息的綠色發展活力。
四、為建設服裝強國貢獻“民族拉鏈”的力量
中國服裝行業提出了2035年發展愿景和目標:在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候,把中國服裝行業打造成對全球時尚產業發展有推動、有創造、有貢獻的服裝強國,成為世界時尚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動者。
中國拉鏈伴隨我國服裝產業的崛起而興盛,也隨著中國服裝產業科技、時尚、綠色變革而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服裝2035發展愿景開啟了服裝強國新征程,國產拉鏈的高質量建設也必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產業發展周期內,中國拉鏈將繼續以品質為先,緊跟服裝發展趨勢,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堅持提升產業科技創新實力,為建設服裝強國目標貢獻民族拉鏈的力量。
五、結語
現在依然有一些“刻舟求劍”的企業對中國拉鏈“敬而遠之”和“不屑一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對“中國制造”進步的無感,還停留在“便宜無好貨”的刻板印象上;另一方面是對洋品牌的盲目追捧,缺乏理性認知和發展的眼光。
近年來,在中國國際面輔料展上,SAB展位和YKK(日本老牌拉鏈品牌)對峙兩邊,人潮不相伯仲,SBS、HSD、CMZ、YCC、3F、HEHE、YQQ、THC、GCC、JKJ等國產拉鏈品牌展位同樣人頭攢動,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企業了解、選擇、信任中國拉鏈,相信真正合作過的客戶一定逃不過高性價比的“真香定理”。中國拉鏈的進化論,是品質的沉淀、技術的突破、服務的升級,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拉鏈始終堅守和踐行著振興民族工業的初心、建設服裝強國的情懷使命。未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國服裝產業強國建設的背景下,中國拉鏈產業將繼續創新開拓、乘勢進取,奮力書寫產業升級發展的新篇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紡織服裝機械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布《西樵面料企業生態設計管理指南》團體標準的公告
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布《西樵面料企業生態設計管理指南》團體標準的公告。- 2024-07-22 16:09:12
- 548
-
2023年全年,全國面料進出口額為670.3億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額為642億美元,同比下降8.5%;進口額為28.3億美元,同比下降13.6%。
- 2024-02-19 13:17:01
- 755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