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戰略決策。工業部門作為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亦是中國能源消耗和 CO2排放最集中的領域,其低碳轉型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工業部門在生產工藝與排放結構上的高度復雜性,使其碳減排技術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全球碳中和實現路徑上的難減排領域往往都在工業部門等。為此,由能源基金會資助支持,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發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牽頭聯合鋼鐵、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數字化等重點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撰寫了《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工業低碳技術展望》報告。日前,該報告全文正式發布。
報告聚焦中國工業碳中和戰略需求,基于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中長期排放綜合評估模型(CAEP-CP 3.0),系統構建了中國主要工業行業和減排環節的技術圖譜,從減排路徑、技術演進及成本曲線等方面描繪了中國工業碳中和技術發展時間表與路線圖,為工業低碳轉型戰略規劃、重大工程部署和政策制定等提供決策依據。
報告指出,工業部門作為中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蘊含著巨大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機遇。在產品產量需求側調控、工業碳中和技術革新和清潔電力替代三輪驅動下,2060年中國工業部門CO2排放有望降至4.5億噸,較2025年下降95%左右。其中,氫能替代、電氣化耦合清潔電力替代、原料替代與廢物回收、CCUS四類通用性技術構成工業脫碳的核心支柱,合計貢獻工業技術減排潛力的近80%。預計2025-2060年中國工業領域碳中和技術累計投資額將達到42萬億元左右。
報告提出了中國工業領域碳中和技術發展“三階段”路徑:(1)低碳流程技術大規模應用期(2025-2035年):需求側結構調整和短流程技術(如廢鋼-電爐、再生鋁)替代傳統高碳路徑,推動工業領域碳排放率先整體達峰,為電力、交通等部門的低碳轉型和終端需求增長釋放排放空間。能效提升和短流程技術發展是該階段的核心減排手段,將貢獻約 55% 的工業碳中和技術減排量。(2)工藝顛覆性技術爆發應用期(2036-2050年):該階段是打破高碳路徑依賴、推動工業體系深度重構的關鍵期。氫能技術、電氣化耦合清潔電力替代以及 CCUS 等技術規模化部署,持續擴大在重點行業中的應用覆蓋。(3)碳移除托底技術深度應用期(2051-2060年):電力、交通、建筑等部門已經基本實現凈零排放,為工業領域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爭取時間。工業部門將依托 CCUS 等技術對難減排環節進行兜底,穩步推進全行業深度碳中和。
為加速中國工業碳中和技術部署,確保關鍵技術在重要窗口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包括加快規劃部署一攬子戰略性強、示范效果好、具有帶動放大效應的重大工程,持續強化碳市場和碳金融對工業碳中和技術的激勵作用,設立科技專項加快碳中和共性技術的研發突破與示范推廣,構建有利于碳中和技術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體系等。
原標題:《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工業低碳技術展望》報告全文正式發布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紡織服裝機械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9月24日,2025年中國碳市場大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大會以“完善碳定價機制,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為主題,匯聚全球綠色發展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業界代表展開交流探討、深化國際合作,發布建設成果與前沿研究,為“雙碳”目標實現注入新動能。
- 2025-09-26 14:00:31
- 15573
-
《鄭州市落實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部署了十項重點任務,包括完善碳排放相關規劃制度、健全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目標分解落實制度、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等。
- 2025-08-21 11:47:19
- 17869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